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12日发布消息称,该研究院宁夏沙坡头沙漠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贾荣亮研究员研究组联合敦煌研究院科研团队,以战国秦长城渭源段为研究对象,对长城本体附生的维管束植物和生物结皮分布格局及协同减缓长城土体抗侵蚀中的作用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在土长城遗址侵蚀方面研究取得新进展。
科研人员对土长城遗址的7个不同微空间部位的维管束植物群落及其功能组成(包括物种多样性、功能多样性和群落加权平均)、生物结皮类型和盖度以及墙体遭受侵蚀程度进行了定量分析,并结合线性回归、随机森林和结构方程模型,评估了它们对土壤侵蚀的单一、联合作用,以及作用方向和相对重要性。
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伟大奇迹,是中国悠久历史的见证。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
现存长城主要沿北方农牧交错带分布,大多由夯土建造而成,在严酷气候条件影响下,土长城极易遭受风蚀、水蚀、盐害和冻融侵蚀。如何减缓自然外力对长城本体的破坏成为影响长城长期保存和永续利用的关键。
目前,国际上虽已有利用植物对土遗址进行加固或修复的研究,但缺乏深层机理方面的探究。
地处我国半湿润区的甘肃省渭源县境内的秦长城遗址,修筑于战国时期,是中国最古老的长城地段之一,其墙体表面附生着大量维管束植物和生物结皮,但对于这些维管束植物和生物结皮能否对土长城本体起到防护作用还不明确。
研究发现,维管束植物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功能丰富度、群落加权平均和苔藓结皮盖度由土长城遗址顶部向下部显著降低,且与土长城两侧土体侵蚀程度呈负相关,表明土长城本体较高的区域有利于维管束植物和生物结皮的定殖和生长。同时,维管束植物和生物结皮的协同作用能有效缓解遗址本体遭受风雨侵蚀。
基于此,研究人员提出了基于生物结皮和维管束植物群落构建目标物种选择、植物群落构建、生物结皮接种和维持群落稳定等增强土长城抗侵蚀的“修复框架”,为土长城遗址本体侵蚀防治提供了新思路。
该成果以《Vascular plant communities and biocrusts act as controlling factors in mitigating soil erosion on the Great Wall in a semi-humid area of Northwestern China》为题,发表于《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期刊上。
西北研究院2022级博士生刘彦平为本文第一作者,西北研究院贾荣亮研究员和敦煌研究院汪万福研究员为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资讯信息,所渉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消费。文章内容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站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配备13.2英寸曲面触摸屏 新款吉利博越L 1.
近日,我们从官方了解到,2023款吉利博越L1.5T荣耀版车型正...
菲仕兰发布2022年财报:收入利润均大幅增长
北京2023年2月23日/美通社/--北京时间2月21日下午,荷...
卖酒做菜,咖啡店迷上“全时段”营业
在上海开精品咖啡店的店主称,最近在上海咖啡圈的老板们除了讨论要去...
“绩溪牛”亮相元宇宙:完美世界控股集团以数字文创
“我叫阿吉,来自绩溪的山林,我有办法让乡村不仅只有风景,让非遗技...
联想推出小新Pro162023笔记本新配置:i5
感谢IT之家网友华南吴彦祖的线索投递!,联想今日推出小新Pro1...
并购金融助力民营企业海外上市华夏银行综合金融为企
在政策的东风下,发行GDR逐渐成为国内企业出海融资最受欢迎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