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我国人均GDP达到1.27万美元,随之而来的是居民对高品质、多样性和个性化服务的需求不断攀升。“目前一些地方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对密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消费城市线上消费、线下体验感和多样性也重视不够,比如更多倾向于提供商服用地而非住宅用地。”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陆铭认为,从国际经验看,适度提升中心城区人口密度有利于释放消费活力。在他看来,优化城市规划建设和治理的空间布局,推进高质量的城市更新,对于打造既高效又宜居的消费中心城市至关重要。
陆铭建议,打造具有“八爪鱼式”特点的都市圈空间形态,强化都市圈消费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在空间布局上,需要突破城市行政管辖边界的限制,准确把握都市圈消费一体化和消费协同发展、分工互补的趋势,从孤立型的“太阳系”式空间布局转变为中心城区和外围紧密连接的“八爪鱼”模式。
与此同时,推动老城更新和新城提档双轮驱动,强化消费城市的发展动力。城市更新和新城提质的关键在于以人为本,而密度是关键因素。陆铭建议,顺应人口向中心城市、中心城区集聚的趋势,加强廉租房、公租房等保障性住房的“向心布局”,探索实施建筑用途转换,将商业商务办公建筑用于宿舍型保障性租赁住房,适当放宽大城市尤其是大城市中心城区的建筑容积率管制,促进城市紧凑发展,释放城市活力。对于现有低密度新城新区加密发展,推动产城融合、完善生活服务配套、优化交通组织,引导人口向新城新区集聚。
陆铭呼吁,以城市规划的精细化管理,提升消费城市的包容力。以建设“15分钟生活圈”为契机,缩短居住和消费的空间距离,实现住游平衡。在符合规划和安全等条件下,对现有商业、商务办公建筑增加文化、体育、教育、医疗、社会福利等功能,释放服务业发展潜力,促进消费供给从单一化向多样化、品质化转变。同时,要考虑不同群体的承受能力和偏好,更新改造一批城中村,使城市更具包容性和“烟火气”。
陆铭表示,发挥线上大数据和流量优势赋能线下消费,增加线下具有体验感和互动性的空间供给。如顺应消费者个性化、品质化、多样化和数字化的趋势,积极打造社交型共享空间和“美食+社交+娱乐+文化”的消费新场景。通过构建具有社交属性的第三空间,吸引具有相同兴趣爱好的人群进行内部社交和消费体验。推广“尺度宜人、功能混合、慢行主导、特色多样”的开放式街区开发模式,打造融建筑、院落、砖墙、街道、居民、生活于一体的线下情景式消费街区,构建起“空间、时间、城市、场景”的全新四维关系。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资讯信息,所渉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消费。文章内容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站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配备13.2英寸曲面触摸屏 新款吉利博越L 1.
近日,我们从官方了解到,2023款吉利博越L1.5T荣耀版车型正...
菲仕兰发布2022年财报:收入利润均大幅增长
北京2023年2月23日/美通社/--北京时间2月21日下午,荷...
卖酒做菜,咖啡店迷上“全时段”营业
在上海开精品咖啡店的店主称,最近在上海咖啡圈的老板们除了讨论要去...
“绩溪牛”亮相元宇宙:完美世界控股集团以数字文创
“我叫阿吉,来自绩溪的山林,我有办法让乡村不仅只有风景,让非遗技...
联想推出小新Pro162023笔记本新配置:i5
感谢IT之家网友华南吴彦祖的线索投递!,联想今日推出小新Pro1...
并购金融助力民营企业海外上市华夏银行综合金融为企
在政策的东风下,发行GDR逐渐成为国内企业出海融资最受欢迎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