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振民营经济信心?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教授蔡继明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认为,应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

眼下,受市场环境变化等因素影响,部分企业家有观望情绪。全国工商联一项调查显示,表示将在2024年扩大投资的民营企业家占比上升到四成以上,比上年实际新增投资企业占比高出8.8个百分点,但仍不足半数。
蔡继明认为,提振民营企业家信心需多管齐下。一方面,应增强宏观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和取向一致性。
他坦言,在涉及民营经济发展上,近年来部分经济政策之间、经济政策和非经济政策之间存在方向相扭之处,这给民企正常生产经营带来一定干扰。今后应强化政策统筹,确保各项政策能够形成合力,并切实落实已有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相关政策措施,助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另一方面,应在法律中进一步明确对各种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
目前,中国已启动民营经济促进法起草工作。蔡继明认为,这部法律应当首先明确民营企业和其他所有制企业地位平等、公平竞争、共同发展。这些基本原则如能写进民营经济促进法,对整个民营经济都是利好。
谈及土地制度改革,蔡继明建议扩大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范围,这既能充分体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一改革方向,也有助于构建农民增收长效机制。
他表示,在当前农村大量宅基地利用效率不高的情况下,限制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会影响农民获得财产性收入。如果在符合城乡统一规划的前提下扩大宅基地流转,将进一步吸引城乡资本助推乡村振兴,繁荣农村消费市场,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蔡继明称,推进城镇化进程也是推动农民增收、防止规模性返贫的有效手段。
据官方数据,2023年年末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6.16%,比上年末提高0.94个百分点,但这个指标仍低于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更何况还有大量没有户籍的城镇常住人口,他们并没有充分实现市民化”,蔡继明说,在此情况下,认为中国城镇化进程接近结束是“严重误判”,中国仍处于城镇化进程中,水平和质量都有待提高。
他表示,解决“三农”问题、实现乡村振兴的根本之道,就是通过工业化、城镇化解决大量非农就业问题,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得到转移,户均土地规模增加。只有这样,才能扩大农业生产规模,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产业兴旺,帮助农民持续增收。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资讯信息,所渉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消费。文章内容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站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配备13.2英寸曲面触摸屏 新款吉利博越L 1.
近日,我们从官方了解到,2023款吉利博越L1.5T荣耀版车型正...
菲仕兰发布2022年财报:收入利润均大幅增长
北京2023年2月23日/美通社/--北京时间2月21日下午,荷...
卖酒做菜,咖啡店迷上“全时段”营业
在上海开精品咖啡店的店主称,最近在上海咖啡圈的老板们除了讨论要去...
“绩溪牛”亮相元宇宙:完美世界控股集团以数字文创
“我叫阿吉,来自绩溪的山林,我有办法让乡村不仅只有风景,让非遗技...
联想推出小新Pro162023笔记本新配置:i5
感谢IT之家网友华南吴彦祖的线索投递!,联想今日推出小新Pro1...
并购金融助力民营企业海外上市华夏银行综合金融为企
在政策的东风下,发行GDR逐渐成为国内企业出海融资最受欢迎的方式...